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當前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1.2%,在未來短短13年內,將以「三級跳」的方式快速老化,預計至2025年將躍升為 「超高齡社會」。然而,醫療院所有許多因素可能加速長輩功能的惡化,例如藥物交互作用、院內感染、住院過久缺乏活動等,但也可以妥善利用與長輩接觸頻繁的 機會,成為增進長輩健康與尊嚴的重要守護者。為協助國內健康照護機構及早準備、因應高齡海嘯來臨,國民健康局於99年彙整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高 齡友善健康照護原則及健康促進醫院標準,開發國際第一個由政府帶頭推動的「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從100年至今已有37家醫院獲得認證。
依 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人自述曾經由醫師診斷至少有一項慢性病的比率約有九成,患有至少三項慢性病者近五成。因此,若 要提供友善高齡醫療服務,首先就得徹底了解長者的需求。不過,高齡病患常有多重不明確或不典型的症狀,第一線的健康照護人員常未能熟悉長者常見問題的診斷 和處理,例如跌倒往往是讓長者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的關鍵因素;而不友善的環境與不愉快的經驗,可能導致回診意願低落。因此醫療院所不僅要「醫老」,更要「懂 老」,妥善利用與長輩頻繁接觸的機會,給予失能風險管控的專業與關愛,成為增進健康與尊嚴的重要守護者。國民健康局表示,高齡友善醫院不只是對長輩「態 度」友善,而是提供一套方法,讓「醫療」對長者的「健康」和「安全」友善,幫他們更健康,也降低遭受醫療傷害的風險。
為持續改善獲認證機構 的軟硬體服務,國健局於100年開始辦理「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典範選拔,希望每個醫療或照護機構透過認證,成為能提昇長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的推動 者。在重視健康、人文與人權的價值下,創造一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且有計畫的提供一套安全、增進健康、有效、全人、以病 人為中心且具協調性的照護;同時促進長者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國健局於昨(20)日舉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推動成果發表會」,衛生署長邱 文達頒發高齡友善認證證書給今年度獲認證的28家醫院,並由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頒發典範獎、優良獎、友善服務獎、組織再造獎、友善環境獎及創意提案與徵文 競賽之得獎者。發表會也安排醫院員工與病友代表分別以推動者及獲益者陳述親身體驗,並請得獎醫院分享由下到上全面參與的熱情,透過模擬體驗長者的不便,以 激發員工展現貼心創意,來改善不足的環境或服務。
國健局表示,越來越多的健康照護機構能支持、重視高齡議題並帶領同仁採取行動,透過願景領 導、組織文化改變、資訊科技的結合,營造讓長者受尊重、榮寵,且安全、專業的就醫場所。面對未來高齡人口增加對健保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及早導入高齡友善 醫療概念,延長健康人年,縮短長者失能期間,讓晚輩無後顧之憂,將是全民福祉,也是健康照護機構永續經營的最佳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