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5歲爺爺在食用降血糖藥後,血糖沒降,反倒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家人發現後詢問其他醫院的藥師,才發現爺爺的藥中,有一種口服錠劑不能磨成粉食用,因為領藥時是外傭幫忙,在沒有特別轉達用藥方法的情況下,才誤把藥磨成粉,還好醫院更換可以磨粉的藥物後,爺爺的血糖狀況才好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崇逸表示,門診諮詢窗口每天都會出現病患提出「老人沒辦法吞藥需要磨粉管灌」、「膠囊可以泡水嗎?」等類似的問題;其實,某些口服特殊劑型的藥品,若剝半或磨粉,藥品反而會喪失長效作用,或導致藥品的劑量全部釋出,甚至會使副作用增多、毒性變強。也就是說,這位爺爺若繼續服用磨成粉的降血糖藥,將會有引發併發症的風險。陳崇逸藥師指出,根據健保藥品資料統計,不可剝半或磨粉的藥物多達數百種以上,例如腸溶劑型藥物,必須通過胃到達腸或特定部位才開始作用,磨粉會使胃酸破壞藥物成分;而持續釋放劑型若研磨後食用,會造成藥物快速釋放,血中濃度突然升高,使病患產生不良反應或造成毒性;另外,舌下劑型藥物目的是快速吸收發揮效用,但如果磨成粉藥效會變差。
根據該院統計,100年度藥師處方照會案件共911件中,藥品劑型不適當佔116件,其中不適合剝半藥品及管灌不宜磨粉的案件就約各佔3成。
陳崇逸藥師表示,一般藥袋上都會註明用藥方式,但很多病患不會特別注意或者只拿藥而丟棄藥袋,甚至拿到無法吞食的藥錠就直接丟掉,間接浪費醫療資源。而目前許多老人家領藥都請外傭幫忙,在語言無法轉達用藥方式情形下,常導致錯誤食用。
近一個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行「管灌用藥關心卡」,針對住院後出院的病患發給,民眾在看病或買藥時只要出示關心卡,就可供醫師、藥師參考,評估用藥的適當性和用藥問題,以免自己在家隨意磨粉,延誤病情又可能帶來副作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