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具生津止渴的作用,但中醫師張文馨在一場講座中指出,體質比較燥熱者,服紅參反而口乾舌燥,可以考慮偏平補參鬚、白參或西洋參。
中醫師張文馨指出,人參種類多,體質燥熱者不要隨便服用紅參,否則無法發揮生津止渴作用,反讓可能讓人口乾、嘴破。如果使用參鬚、白參則較不會產生上火的問題。
人參經低溫乾燥或日曬後就成為白參,不經太多加工,也稱為生曬參。傳統上,解熱止渴的藥方使用的人參就是以白參為主;如白虎人參湯,白參與石膏、知母同用,口黏多汗,脈虛弱的患者適用。白參還常與淡竹葉、麥冬、梔子同用,改善口渴多飲、小便頻繁等症狀。
而紅參是蒸製後重複晾曬、乾燥而成。有時人參也會搭配溫熱的藥材同時蒸製;傳統上有些種類的人參就搭配附子、乾薑及其他藥材炮制,被歸為紅參醫腫,其溫補效益較佔優勢。
但醫師提醒,選擇人參仍需考慮體質。需要溫補時,紅參更對症;如果有煩渴、虛熱現象時,白參涼補的成分較多,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