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健康之鑰》腎主骨脊椎疾病與腎機能有必然關聯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1年06月04日
 
   

 

 

 

當脊椎出了問題時,常會導致一些病變發生。中華黃庭醫 學會理事長陳朝龍醫師表示,原則上,常見的脊椎病變包括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坐骨神經痛、退化性脊椎炎(骨刺)等皆是,都是好發於三十到五十 歲的體力勞動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鍛煉者,其中,因為生活型態改變,後者年齡層變得比較廣。

陳朝龍醫師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型態已產生明顯的變化,缺乏適度鍛煉的人愈來愈多,以致於患者的年齡層從十幾歲到六十歲以上都有。主要原因在於對脊部勞損的修復過程中,軟組織粘連、瘢痕、攣縮、堵塞導致脊椎受力曲線改變所造成。

陳朝龍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傳統中醫的看法上,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因此,針對脊椎疾病來說,病理上跟腎有著必然的聯繫。病變成因有急慢性之分, 突出、滑脫兩項有所謂的急性成因,為外力或錯誤姿勢下強行出力導致骨位出現位移,其餘各項皆有慢性成因,在發病前皆有許多的徵兆。

脊椎病變病因病機可分三種,第一為腎精虛損,筋骨失養。當腎氣虛憊、身體稟賦虛弱、勞累過度、年老體衰、縱慾過度等情況發生時,都會造成腎精虧損致難以濡養筋骨,結果導致脊椎軟組織質變,最後造成力學結構受力上的問題。

第二為跌仆閃挫,氣血瘀滯。當外傷或強力負重導致損傷筋骨時,經脈血氣將瘀滯於傷部而發病;第三為寒濕內侵,阻滯經脈,通常是發生在涉水冒雨,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情況下,讓寒濕外邪乘虛而入。中醫認為,寒主凝滯收引,濕性黏膩重著,這都會造成氣血運不暢、經脈不通。

當脊椎發生病變後常會產生各種症狀,往往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陳朝龍醫師表示,輕微脊椎病變者容易腰痠背痛、脊椎外觀不對稱(裸背游泳會尷尬),病情嚴重 者將造成脊椎神經壓迫、麻木、刺痛等症狀,甚至於造成內臟壓迫,譬如心肺壓迫或衰竭,患者應及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或加重。

陳朝龍指出,傳統中醫看脊病,通常回歸到氣血的問題上,從病症是如何影響到氣血循環、身體功能是如何改變上,視病情投以適當藥物,以便平衡調理進而改善內在體質,同時也必須搭配中醫傷科手法來加以改善外在結構。

傷科手法可以順利打開已如纏絲般的筋結,特別是發揮教導患者如何正確的活動,以便活絡筋骨氣血,讓氣血得以循環往復,最後筋、骨、肉都能發揮正常的作用, 自然就能防止惡化、保持功能。大致上,一到三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就會漸漸感覺到有明顯改善的情形,治療到後面階段,患者精神變佳,活動角度變大,以及 身形也變得相對較為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發病愈初期階段,所造成的側彎角度愈小,這時候較容易復位,患者年紀愈小也同樣愈容易復位。如果是發病中期或後期、年紀增長,所需的傷科手法療程就會愈長,這是因為需要打開的力學結構糾結點愈多所致。

利用中醫傷科手法可望解決患處的筋膜糾結,同時打開患處的氣血循環,只要患者保持定期復診,並遵照醫師建議改變不良的習慣,病情對生活的影響可望逐漸改善。中醫傷科手法配合中藥、針灸等療法進行治療,可起到緩和漸進、無副作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