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消化大代誌 - 常見胃腸道症狀之藥品諮詢技巧及運用(中)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71期)
   記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簡志豪 藥師
   日期:
 
   

 

 

 

以下就可能的藥品諮詢及衛教一一討論︰

 

口腔潰瘍

造成原因通常為感染、傷口和藥品。一般約10~30天就會恢復,具自限性的情形(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病人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當病人出現口腔潰瘍持續超過3週時建議就醫;如有指示使用藥品治療也應提醒病人,一週後若沒有改善應就醫。其他考量如︰病人曾服用藥品治療過而復發、或用藥後惡化的情形、或併有體重減輕、或其他部位的黏膜也有潰瘍情形,可能為病人免疫低下或自體免疫疾病所造成;也可能是藥品的副作用;如carbimazole,carbamazepine,clozapine引起中性球減少(neutropenia)的不良反應,可能併有皮疹或腹瀉時都應建議就醫。

 

吞嚥困難及疼痛

喉嚨痛通常由感冒、黏膜炎和咳嗽所引起,可能伴隨發燒、全身痛的症狀,通常輕微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情形。但若是喉嚨沙啞並持續超過三週以上,合併有吞嚥困難症狀時,可能是喉嚨嚴重感染所引起,如︰扁桃腺炎或病毒引起的淋巴腺熱(好發於年青人),在某些情形下可能需要引流和使用非口服抗生素,所以應建議病人就醫。

另一方面如果出現吞嚥困難、疼痛而沒有喉嚨發炎的情形,如︰吃東西、喝水都會出現有東西黏在或刺在喉嚨上面的感覺;飲用刺激性飲品會造成吞嚥困難(尤其是熱湯、熱水、酒精或果汁)則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而曾經有吞嚥食物感到梗刺在喉嚨,並且覺得食物吞下後不是直間到達胃部,則有腫瘤的風險,也應建議立即就醫。

 

消化不良、胃部不適

上腹部局部不適感,病人通常會有酸水或「胃皺皺」的抱怨,可能為特定食物、過量飲食、飲酒或藥品引起的相關症狀。消化不良、胃部不適好發於成人,若是孩童有這類反應時,應懷疑是感染所引起,建議立即就醫。而45歲以上病人且反應是第一次發生時,則因需要排除腫瘤的可能,也應建議就醫診察。

在諮詢時應確實詢問疼痛發生時間(夜間、飯前、飯後、運動等)、發生位置,可以請病人指指看(下胸部、上腹部、右邊、左邊)、是否伴隨噁心嘔吐、食慾是否減少、有無體重減輕、何時症狀會較為緩解、有無吐血或黑便或是服用哪些藥品等,來區別可能產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或是心絞痛,還是藥品不良反應等等所造成。

對於已服用H2-blockers二週或proton-pump inhibitors四週以上、或曾經醫師藥師指示使用制酸劑(如antacids, alginates等)後五天而症狀持續者,應建議就醫。胃部不適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後,除了使用藥品外,通常也應給予生活上的衛教,如避免暴飲暴食、少油、少辣、少刺激性食物、適當飲酒、戒煙以及正常作息。另確實辨別疾病,尤其是心絞痛(好發於寒冷天氣、情緒緊張時、運動後、或吃大餐後,感到前胸有悶痛或壓迫感、重物壓住胸口等,持續約數分鐘,一般都低於 20分鐘。休息或使用nitroglycerin舌下錠數分鐘後,疼痛就會迅速解除。疼痛可以出現轉移至下顎、左手臂或上腹部),發生時應建議立即就醫;若無法分辨時也應建議病人就醫檢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