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還是全球沒有必要的一大殺手。每年有65萬人死於瘧疾,相當於每分鐘超過1人,大部分都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貧窮國家。
瘧疾致命率很高,但不必然會奪命,透過防治與妥善治療,就能阻止瘧疾蔓延。死亡往往與極度貧窮有關。
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的確,最近幾年在控制瘧疾上已經大有進展,過去十年死亡率降低3成。這大多要歸功於利用青蒿素(artemisinin)療法。
青蒿素是由植物萃取出來的抗瘧疾藥物,最初是在中國大陸研發出。青蒿素在治療瘧疾上,是我們最接近仙丹靈藥的東西。
這就是本週兩篇刊登於「刺胳針」(Lancet)與「科學」(Science)的研究報告令人擔憂的原因。衛生官員已經知道好一陣子,東南亞國家柬埔寨有些瘧原蟲已經開始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不過他們希望這種抗藥性不要繼續擴散。
東南亞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青蒿素在泰國西部的藥效已經降低,他們知道這是因為瘧原蟲本身產生抗藥性。如果對青蒿素產生的抗藥性擴散至撒哈拉以南非洲,套句刺胳針研究報告主筆、德州生物醫學研究所(Texas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的話,結果會是「公共衛生災難」。
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的瘧原蟲,2006年首度出現在柬埔寨,讓國際費了好大力氣,才控制住那裡的瘧疾和抗藥病種。不過為這篇刺胳針報告做研究的科學家,研究了2001年到2010年在泰國西北部瘧疾診所治療的3000多名患者。
研究人員發現,在治療時清除瘧原蟲,要花更久時間,顯示有越來越多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研究人員中有德州生物醫學研究所、曼谷馬奚杜大學(MahidolUniversity)與牛津大學熱帶醫學中心(Centre for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人員。
在另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德州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他們的同事,快要能隔離出瘧原蟲中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的基因。這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青蒿素如何與寄生蟲互相影響,以及抗藥性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