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代因青黴素(penicillin)的廣泛使用以及鏈黴素(Streptomycin)的發現,使得因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或死亡明顯降低;那時候幾乎所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都能用青黴素來治療;但在短短的幾年後發現,有效的比例只剩30%,目前則僅有15%;其他新的抗生素也同樣出現療效逐漸下降的問題。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抗生素管制小組指出,各式各樣的抗藥細菌越來越多,但藥廠研發新藥的速率卻趕不上抗藥細菌的增加;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是減少抗藥細菌出現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對於臨床醫師來說,當下病人能夠快速的順利康復最重要,是否會造成細菌的抗藥性往往不是最優先的考量。因此,在醫師使用抗生素時,往往存在「管制使用」與「自由選擇」兩難的衝突。
為了避免日後無藥可用之地步,解決細菌抗藥性問題確有其迫切性,也是醫療團隊無可旁貸的責任。基於此理念,長庚紀念醫院建置了一套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抗生素電腦化管理系統,這是一套全方位、多功能的資訊平台,在抗生素的管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執行之後發揮了明顯的效果,很樂意將這套系統與大家分享。
※細菌如何產生抗藥性?
長庚醫院從2004年9月開始,建置了一套「電腦化抗生素線上審核系統」,當醫師為住院病人開立後線抗生素時,這一套系統就會自動照會感染專科醫師審閱病人的抗生素藥品處方,使感染專科醫師協助臨床醫師更適當的使用抗生素,讓病人的用藥安全更多了一層保障。
長庚醫院這套電腦化抗生素線上審核系統具有許多特色,分述如下:
●結合多元功能:系統能提供病歷摘要、檢查檢驗報告、生命徵象監測報告、現狀用藥記錄、護理記錄以及醫療影像等多元功能,輔助感染科醫師判斷抗生素使用之適當性。
●以病人為中心:感染科醫師藉由以上工具,並考慮病人的感染部位、細菌培養結果、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及臨床治療準則等,判斷抗生素是否為最適合的選擇,還有給藥途徑、劑量、次數、療程是否適合病人治療的需要。
●樹立把關機制:感染科醫師將針對以上所判斷之結果,選擇同意使用、建議修改或現場審視病人;若選同意使用,則繼續沿用抗生素;若選建議修改,則開方醫師須修改抗生素;若選現場審視病人者,則須要會診感染科醫師實地診視病人。每一次把關,都是為了能夠更周延的保障病人用藥的安全。另外,電腦系統還有其他的警示功能,例如自動提示病人以往的過敏記錄、腎功能檢查值等,均能輔助處方醫師做為藥物選擇或劑量調整的參考。
●尊重醫師自主:電腦審核系統會給予48小時的緩衝時間,無論感染科醫師的意見為何,基於醫療急迫性及尊重開方醫師的醫療自主性,藥師會對處方藥品的用法、用量、頻率、藥物交互作用、病人過敏史等查核確認之後,先調劑這48小時內所需的抗生素,供病人治療使用,不致於延誤病人藥物治療時機。
●建立雙向平台:系統中最可貴的地方,是我們建立一套讓病房醫師及感染科醫師互相溝通的平台;當感染科醫師建議修改抗生素時,必須輸入建議原因及意見,讓開處方醫師了解。開處方醫師從而能夠體會更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觀念。
●嚴密監控機制:長庚醫院感染管制委員會的抗生素管制小組,定期檢討抗生素的用量趨勢。以林口長庚醫院院區為例,每年審核四萬多筆抗生素處方,建議修改的約15%。另外,經過分析發現,抗生素的使用確實會因為感染專科醫師審核,而有顯著的改變,後線抗生素的使用量顯著減少,而且病人治療效果的臨床指標,如院內感染率、總死亡率、住院天數等,都呈現稍微降低的趨勢。我們將此深具意義的成效,發表在國際抗生素期刊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IJAA),與全球感染專家分享我們的寶貴經驗。
正確的抗生素管制觀念,並非只有一味的管制不能使用後線抗生素,而是在最適當的時機、充份的佐證下,選擇最適合的抗生素。另外,落實的感控措施,例如正確的洗手,都是有效預防抗藥細菌的方法。期待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能讓人類在與細菌的對抗賽中,永遠佔有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