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主要與身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帶狀皰疹病因較為複雜,每次發病多與身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而精神創傷、病後虛弱,以及摩擦壓迫等是其促發因素。中醫認為,患者多為肝經鬱火和脾經濕熱內蘊體質。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帶狀皰疹患者,多有肝經鬱火和脾經濕熱內蘊現象,當外感火熱時邪,易導致引起動肝火、濕熱蘊蒸,浸淫肌膚、脈絡而發為皰疹。此症臨床症狀輕重程度相差很大,輕者僅神經痛或有皮膚紅斑,能夠迅速治癒;如火毒濕邪盛,則全身毒性較強,皮損面積大,疼痛較劇,病程時間長,容易產生併發症,留下後遺症,像是神經痛即為此症的特徵之一。
醫師表示,兒童、青壯年患者通常不會明顯疼痛,或疼痛很輕,而年老體弱者則較為疼痛劇烈,甚至難以忍受。皮損常於發病2~4周消退。一些患者在皮損完全消退後仍遺留有神經痛,這種後遺神經痛可持續數月之久。年老體弱患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滯血凝,皮疹愈後常遺留頑固性神經痛,有時持續數月到幾年之久。
羅明宇表示,帶狀皰疹遺神經痛,現代醫學認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經根,導致神經炎、神經節炎使神經纖維沾連所致。中醫認為病後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應加強調養,臨床治法包括有益氣化瘀法;通絡鎮痛法;以及行氣化瘀法藥方應用。
羅醫師表示,帶狀皰疹後遺留神經痛,中醫常用的治療方式、原則,包括有「益氣化瘀法」,常用中藥包括有:黃耆、丹參、黨參、白朮、白芍、川楝子、元胡、制乳香、沒藥、當歸、絲瓜絡、炙甘草等。還有「通絡鎮痛法」,常用中藥如有:五靈脂、元胡、川楝子、地龍、絲瓜絡、白芍、甘草。若症狀在入夜尤其加重者,可加桃仁、紅花;刺痛難忍者加乳香、沒藥;兼脹痛者可加鬱金、薑黃;而明顯瘀血者,可加丹參、川芍。以及若疼痛影響睡眠,可加琥珀末沖服及酸棗仁。
另有「行氣化瘀法」,常用中藥有:柴胡、赤芍、當歸、丹參、元胡、紅花、白朮、制乳香、沒藥、川楝子、枳殼、炙甘草。頭痛者,可加川芍。氣虛者可加黃耆調理。
羅明宇表示,除了內服藥方,配合外敷冰硼散外治方式,促進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防潰瘍發炎,逐步改善患者症狀;外敷冰硼散可幫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逐步改善症狀。冰片外用有清熱止痛防腐的功效,內外同治,不僅止痛迅速,還能防治繼發感染。
醫師表示,根據現代藥理學顯示,冰片有抗菌、消炎、止痛作用。藥力可直達病位,藉由苦寒清熱藥性,以瀉肌膚熱毒,收濕斂瘡促進吸收,內外合治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另可依患者狀況適當配合局部刺絡拔罐,以清泄血中鬱熱達清熱解毒、瀉火涼血、利濕止痛作用,減少後遺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