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有140萬名糖尿病患,患者血糖控制最好把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7%以下才能避免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但是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只有32%血糖控制達到標準,全台超過90萬病患陷糖尿病變危機。
台灣洗腎人口比例居世界之冠,據衛生署統計,洗腎最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佔43.2%,而傳統控制血糖的藥多經由肝臟、腎臟或胰臟作用或代謝,因此醫師開藥時多需評估患者腎功能及肝臟能狀態。
一份針對2264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有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其中又有超過半數患者腎絲球過濾率(GFR)小於60,達到第三期腎病變,因此用藥受到限制,也致使患者血糖較難獲得控制。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當尿液出現微量白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都是腎功能受損的指標,糖尿病患會因長期的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等三高控制不良導致腎臟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也會衰退,以致易殘留藥物劑量,如未調低劑量,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將引起併發症。
例如常用的第一線控糖藥物磺醯尿素類,在劑量太高時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致腦部缺氧、突然昏迷而危及生命;而DPP-4抑制劑,雖較不易發生低血糖,但因無明顯劑量過高徵兆,恐讓器官暴露在高藥物濃度環境中,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特別針對其它所有DPP-4抑制劑訂出藥物劑量調整建議,以預防危害健康的疑慮。
而最新的一代的新型DPP-4抑制劑(Linagliptin)主要從膽汁及腸道分泌,腎排除比例只有5%,所以即使已經有腎病變,仍可安全使用,而且因為它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在血糖回復正常時便失去作用,因此單獨使用極少發生低血糖。此外藉由提升腸泌素的濃度與活性,可抑制腸胃蠕動及刺激腦部飽食中樞,減少食慾,也不會增加體重。
游能俊表示,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研究報告顯示,在合併第一線雙胍類藥物使用兩年,新型DPP-4抑制劑相對於常用磺醯尿素藥物,可有效減少79%低血糖發生率、相對體重還可減少達2.9公斤。
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主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中,發表DPP-4抑制劑有益於第2 型糖尿病老年病患控制血糖且耐受度佳的研究報告。
這項研究將台灣97名平均年齡73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分為兩組進行臨床治療研究,顯示DPP-4抑制劑可控制血糖值,年長病患在使用DPP-4抑制劑後的耐受性很好且無顯著副作用,低血糖症發生率低,也無體重增加的副作用。
簡銘男提醒,糖尿病患若未能控制血糖及糖化血色素,發生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大增,中風風險是一般人2.4倍,而且也是腎衰竭、截肢、及視網膜病變和失明最重要原因,死亡率更較常人高出9倍。 |